谢谢你和我一同成长,本次我想分享的是《暗时间》这本书的收获。
《暗时间》简介
本书的作者刘未鹏,是一名就职微软亚洲中心的IT精英。这本书是他把自己博客中的文章汇编起来的一本书,但主要内容聚焦在了解和转变自己的固有思维方式,另一个是怎么去解决问题。我还没有看完,就先谈谈在其中学到的时间管理术。
“暗时间”到底是什么呢?它就是指别人大脑不运转而你在运转的时间。
比如有些人他可能排除吃饭、睡觉、娱乐以外,大脑运转的时间是12个小时,而你如果在娱乐和睡觉时也在思考,那么你的大脑运转的时间可能就是18个小时,这样,你就比他人多6个小时的暗时间。而我们要提高时间利用的效率,就得多用点“暗时间”。
那么,怎么使用“暗时间”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明白影响利用时间的因素,一旦理解了这几个因素,然后对症下药,那自然就能提高“暗时间”效率了。
影响利用时间的因素
在本书中,影响利用时间的因素可以概括为:
1.理智大脑与情感大脑大战。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理智与情感大战。比如我们学习一件比较难的技能,理智告诉我们应该学,但却陷入了畏难的情绪中,这时候情绪反复在告诉自己,学习太痛苦了。这样一旦情感打败了理智,就不会坚持学下去。
2.切换状态的时间。在书中提到,大脑在一件事和另一件事之间切换的时候,是需要时间的。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我们工作累了,就会想起来刷一会儿微信,结果等着微信看完,再回到工作中,却发现又要从头熟悉一下才能进行。这其中再熟悉的时间就是切换时间。如果任务变换频繁,切换时间较多,那么自然利用时间的效率就不高。
3.偏见。其实就是找理由。我们常常会在不想去跑步的时候,头脑中会跳出来很多念头,比如有个念头可能是今天天气太热了,跑步要中暑。那么,就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好理由,自然就不会去跑步了。这就是书中提到的“情感大脑战胜了理智大脑,理智大脑就会开始为情感大脑服务。”。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这样的例子在你的生活中也有吗?
我学到的时间管理术
那既然如此,到底怎样利用时间比较高效呢?我从书中学到了五点,我将结合自己的收获谈一谈。
第一,给自己设定一个进度条。
每完成一些内容,就能让自己的进度有明显的成就感,这样一旦自己看到了获益,就会更容易坚持下去。
以前我们在做项目时,就特别喜欢设定一些进度条,比如完成5%、10%、50%……直到100%,这样的进度条会让人不再焦虑,会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及时的正面反馈。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打游戏。在每天PK快要撑不下去时,一看进度条都达到80%了,就提醒自己马上要胜利了,顿时精神百倍地战斗。
收获1:以后对自己的每项事务也都可以设置一个进度条,这样对自己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第二,减少任务切换和切换状态的预热时间。
《暗时间》里提到的影响时间效率的重要原因就是“切换”。这方面我也有切身体会。以前我常常在做编辑工作时,突然QQ中跳出来,是某个团队成员需要修改微信,于是,我的编辑工作没做完,就马上修改微信,结果微信改好后,又得回到编辑工作的预热阶段,熟悉十多分钟再开始动手。更别说,还有领导约见等等杂七杂八的事情插入,结果一天下来,总觉得没有完成工作。
后来,我学会了GTD,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程度先排序,然后新任务先判断紧急和重要程度后,再排入计划中放在后面执行。这就减少了任务切换和切换状态的预热时间。
书中还提到了很多方法,比如在切换新任务之前先记忆一下之前任务的进展,然后再切换工作,最后回到原任务时就能通过记忆很快度过预热阶段。
收获2:减少任务切换,如果避免不了,那么就先记忆进展,节省预热时间。
第三,自己动手,坚持下去。
书中提到,当我们遇到复杂情况时,会选择捷径,虽然节省了时间,但是失去了让自己把事情做的更快的机会。这方面很符合我最近也在看的永澄老师所提的增量成长中的“与平庸对抗”原则。
比如我最近就在翻译英文资料,其实我之前也想过通过人工翻译快速完成,但一想到它可能不懂我的专业术语,而且自己翻译虽然慢点,但却可以重新温习英文,也熟悉专业内容。所以,我就亲自动手翻译,在翻译到20页之后,感觉突然有了神助一般,能借助词语翻译很快看懂原文,也因此总结出利用翻译工具快速阅读英文文章的方法。
所以,重要的事情只有自己动手坚持下去,才能享受它带给你的回馈。
收获3:重要的事情一定要亲自动手实践,坚持不懈,总结规律,打通关键点。
第四,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作者提到,长时间保持着自己的工作状态时,很多的灵感和创意会涌现,需要把这些灵感都记下来。工作的想法、遇到的困难,都非常适合记录下来。他特别推崇写一个博客。
我最近也在反思这个事情,我目前每天都在写反思日记,感觉比以前的思维逻辑要清晰很多,也更明白自己的目标和重点。所以,我在此也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争取3天能够完成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收获4:坚持记录想法,进行最小化尝试。
第五,寻找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
在书中,作者也分享了寻找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他认为核心竞争力有四个部分:专业领域的技能、跨领域的技能(跟专业相关)、学习能力和性格要素,比如专注、持之以恒、自省、好奇心等等。
这方面我就想到了作者本身,为了了解作者,我还专门点开了他的博客,他就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虽然是IT精英,但如何学习、心理学、英语、底层思维这些跨领域的持续研究却成就了他的独特性。他在自己的博客中也写过:“也许真的有更好的路,但事前真的很难判断哪条路是最优的,我们能做到的,是把一条路走透了、走深了,只要不是一条太不靠谱的路,深入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的收获。只要不是太顽固,善于反省,总有一天也会逐渐意识到越来越靠谱的路。”
我想在核心竞争力的探索上,可能人人都需要耗费一些时间。有些事情在当时看起来似乎的无用功,却在某一天突然派上了用场。保持好奇心、专注、持之以恒、自省才是必经之路吧!
所以,最后总结一下我学到的五点:
1、用进度条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2、减少任务切换,如果避免不了,那么就想办法节省预热时间。
3、重要的事情一定要亲自动手实践,坚持不懈,总结规律,将80%时间用于打通关键点,这样才能与平庸对抗。
4、坚持记录想法,进行最小化尝试。
5、保持好奇心、专注、持之以恒、自省,锻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
注:今天也奉献了自己所绘制的《暗时间》的学习思维导图,确实不够完美,例如图标的色彩,文字的大小等,但我想通过这个思维导图也告诉大家:思维导图关键是思维,只要开始行动,进行反馈和纠正,你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