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红楼梦》,也看研究《红楼梦》的文章,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多人骂袭人?
细细观之,我总结骂袭人(前八十回里)的理由主要有两条,一,她对不起宝玉,她自己和宝玉有关系了,不说,却担心别人和宝玉有关系,还向王夫人反映问题,阻止别的女孩子接近宝玉,这不小人吗?二,她对不起晴雯,她向王夫人告状,逐晴雯,导致晴雯悲惨而逝。
可是,也许我这个三十多年读《红楼梦》,近些年又每年拿出两个月时间细读一遍《红楼梦》的人不细心,因为我的判断一直都是——袭人很好,这两条罪不该由她担。
02
先来看第一条,看她是不是向王夫人告状了。
所谓袭人向王夫人告状的情节出现在第三十四回,宝玉因金钏儿的事挨了他父亲的打,之后,对这件事最焦虑的袭人与王夫人之间有一大段对话——
王夫人说:“你有什么,只管说什么,只别叫别人知道就是了。”袭人道:“我也没什么别的说,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
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事,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
如果我们站在宝玉一个顽童的角度,这当然是告密。可如果我们是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听袭人的这番话,有什么问题呢?难道以她的身份不该说说吗?
有人说,王夫人问的作怪,很明显是说男女之事,是担心宝玉在这方面出问题,袭人明白吗?袭人当然明白,她说的也是这个事儿,但她说的是防止宝玉与林姑娘宝姑娘之间会有什么事,若真有事,对这些公子小姐的名声是会有损伤的。
还有人问,她袭人和宝玉的事,为什么不对王夫人说?却假模假样地拿林、薛来说。其实了解封建社会的话,就应该知道,富贵人家的小少爷与家中买来的丫环有这样的关系,那都不算个事儿,不值得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那样的事也是不受道德谴责的。袭人与宝玉有男女关系,她自己不愿意说,可以,她自己就是满贾府地说,也不会有人笑话她。这样的现象在今天看来,非常不合理,但我们不能作跨越时代的道德评判。
所以,袭人这次告状,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向王夫人反映问题,无论是对王夫人还是对宝玉,都称的上是尽心尽职,合情合理,很正常。
03
再说第二条,看看袭人有没有害晴雯。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我没看到袭人与晴雯有什么矛盾,她们一直处的不错,纵是偶有吵几句,也是晴雯在抢白和讥讽袭人,而袭人一直是宽仁忍让的。
第六十四回,宝玉从外面回来,所有丫鬟都在玩乐,唯独不见袭人。晴雯说袭人要修仙,躲着众人面壁去了。宝玉听说,一面笑,一面走至里间。只见袭人坐在近窗床上,手中拿着一根灰色绦子,正在那里打结子呢。见宝玉进来,连忙站起来,笑道:“晴雯这东西编派我什么呢。我因要赶着打完了这结子,没工夫和他们瞎闹,因哄他们道:‘你们顽去罢,趁着二爷不在家,我要在这里静坐一坐,养一养神。’他就编派了我这些混话,什么‘面壁了’‘参禅了’的,等一会我不撕他那嘴。”
看到了吧,本来这种针线活儿,是贾母安排晴雯给宝玉做的,可大部分都是袭人在做。
有人说袭人担心晴雯抢自己姨太太的位置,处处压晴雯,哪有这事?从第六回后,就未见袭人与宝玉亲近的文字,倒是她老安排晚上由晴雯挨着宝玉外床睡,只不过,晴雯与宝玉的感情还没到那个份儿上,所以,两个人之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这也怪袭人?
袭人与晴雯姐妹情深,这样的文字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我就不一一列举了。那么在晴雯被逐这件事上,袭人有问题吗?我的结论是没有。她既没有告状,事前也不知,事后也没有落井下石。
晴雯被逐源于抄检大观园时她的激烈言行,也源于王夫人个人对灵动美丽女子的偏见,更源于晴雯自己一贯地对地位不如自己的仆人丫环的责骂。在王夫人面前说她坏话的不是一个两个,这里面没有袭人。那么,袭人有没有背地里告密呢?没有,如果有,曹雪芹就写了。比如说,有一回贾政从外地回来,住在赵姨娘处,二人闲话第二天要检查宝玉的作业,当时就有一个赵姨娘屋里的小丫环偷偷跑到宝玉那里去报告了这个消息,宝玉急着补齐了作业。晴雯被密告,也一定是宝玉外屋某个不得势的丫环或老妈子干的。所以,当宝玉怀疑袭人时,袭人说“你(说话时)有什么忌讳?一时高兴,你就不管有人没人了,我也曾使过眼色,也曾递过暗号,被那人知道了,你还不觉。”是实情。
有人说,袭人也说过晴雯的坏话,那是在七十七回,当时,宝玉因为晴雯被逐而悲伤,他把晴雯比作孔子、岳飞……袭人听了又可笑又可叹,于是说道:“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她纵好,也越不过我的次序去。”这话说的确实绝情,我初读时,也觉不适,这太不像袭人的话了,该不会是版本有误吧。可我细查之下,发现诸版本都一样,她就是这么说的。可是,人家曹雪芹是了解读者的困惑的,他接着就写了袭人的心里话——“若不如此,没个了局”。可见,这个时间的袭人这么说,并不是轻视晴雯,而是想把宝玉尽快地从悲伤中解脱出来。
后面,她的行动也证明了这一点,她不但把晴雯所遗之衣物银钱让人送还晴雯,还把自己的几吊钱也一并送去。如果放在今天,你一个被老板开除的员工还会收到原先同事代存的十万存款以及她自己两个月的工资,这个人算不算你的好朋友呢?
04
所以,袭人既没做对不起宝玉的事,也没做对不起晴雯的事,她当的起曹雪芹给她的那个“贤”的评价,也确实是“温柔和顺,似桂如兰”,她后来跟了蒋玉菡,的确是伶人有幸,而宝玉这个公子,就只能无缘而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