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里讲了臧儿的故事。身为王族后裔的臧儿费尽心思,终于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太子,完成了鱼跃龙门的高难度转型,但即便走到这一步,局面离臧儿的理想依然有相当的距离。壮志未酬,青春已逝,此时的臧儿已经没有能力更进一步了,只能将她的皇族理想交由女儿们去继续书写。
臧儿的长女王娡,工于心计,行事颇有母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王美人的宫斗剧。
梦日入怀的王美人
王娡为太子生下了三个女儿,第四次怀孕的中途,文帝刘恒驾崩,太子刘启登基称帝,即汉景帝。王娡受封美人,宫中皆称她为“王美人”。
王美人是一个心气很高的女人,但后宫嫔妃要想出人头地,只有两条路,要么做皇后,占得一个正妻的位置,要么生皇子,将来儿子多少有一点继位大统的机会,而此时的王娡既不是刘启的正妻,也没有生下皇子。
王美人第四次怀孕的时候,景帝已经有了九个儿子,即便她这次生的是儿子,也不太可能得到皇帝的特殊眷顾,怎样才能让这个孩子显得与众不同呢?王美人想到了一个办法。
她怀孕之初,刘启还是太子,虽然窦皇后想改立刘武为太子,但因为文帝坚决不同意,经过几番宫斗,太子地位得到巩固,继位是迟早的事了。于是王美人告诉太子:“昨夜偶得一梦,梦中见旭日入怀,莫不是此子有何异兆?”太子说:“此乃显贵之相。”
这个梦境的真实性无法证伪,但此类梦境的记载在史书上多得很。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据说在洛阳夹马营出生时,夜放红光,香气冲天;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据说出生的时候也是红光冲天,邻居还以为他家遭了火灾。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这些段子我是不信的,史书里这么写,主要是因为古人比较迷信,喜欢故意渲染这种“天降大任于斯人”的天命。不过,宋太祖、明太祖们这种出生时的异相是后来的臣子们趋炎附会编出来的,但王美人的这个梦则是她自己说的。
这个梦设计的很精巧,很小心,编的恰到好处。首先,她说梦见的是太阳,太阳为世间至阳之气,暗示这一胎怀的是儿子。其次,太阳为天上星辰,梦日入怀,难道这还不是“天降大任”之相吗?
但是,王美人为什么不说自己梦见神龙入怀呢?古代解梦一般都认为,孕妇梦龙,主其子大贵,如果是帝王之家,那就可以说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了。那么如果王美人说是梦见神龙,岂不是更好?不,那样并不好。
当时的刘启还是太子,虽说地位比之前稳固多了,但是没有继位就是没有继位,谁知道中途会不会横生波折呢?历史上做了太子却未能登基称帝的人多得很,万一刘启未能顺利登基,梦龙而生的孩子恐怕以后就会遭遇毒手了。即便是刘启顺利登基了,这个孩子也未必就是太子,他前面还有九个哥哥呢,假如王美人冒失地将这个梦渲染过度,立刻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梦日入怀虽然是显贵之兆,但帝王是显贵,诸侯王一样是显贵,这里有很大的弹性空间,不至于就被人当作眼中钉来对待。
那么压根不提好不好呢?不好。刘启已经有很多儿子了,一个儿子是宝贝,十个儿子就不是宝贝了。说一个吉兆,在太子心里留下了一点印象,以后总是有点好处的。
王美人将这个梦境告诉了刘启,分寸掌握得很好,足见其深谋远虑。这既是宫斗中一步棋,也寄托了她对孩子未来的期望。身为母亲,她希望这孩子将来有朝一日能身登大宝,成为大汉帝国的太阳。
西汉的两位薄皇后
王美人是嫔妃身份,她有一个天然的对手,就是景帝的正宫皇后薄氏。
有些人以为古人是一夫多妻制,这是个误会,古人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永远只有一个。妻妾名分既定,地位差距悬殊,待遇也差别很大。《红楼梦》里,贾府的王夫人和赵姨娘就是一妻一妾,待遇大不相同;《金瓶梅》里,西门庆家不过是个市井暴发户,但潘金莲即便再受宠,在正妻吴月娘面前也是要恭敬的。民间尚且如此,皇宫里就更是等级森严了,皇后就是皇后,嫔妃就是嫔妃,绝对不能乱了次序,而这种位分、次序,让皇后和嫔妃之间天然就有对立关系。
汉景帝刘启的皇后薄氏,姓名不详,但身份地位远比王美人们高出老大一截,她是太皇太后的族人,这门亲事也是太皇太后钦定的。这位太皇太后薄氏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物。
薄氏祖先本是吴郡人。秦朝时候,薄家祖先与魏国的宗室之女魏某私通,生一女。魏家少妇曾带着这个私生女找许负相面。(许负个相师,号称神相,之前《生为皇后死为花神的张嫣》一篇中也提过她,她曾经给张嫣的父亲张敖相过面。)这个时候的许负不过十多岁的年纪,而这个私生女薄氏和她年龄差不多。许负断言薄氏将来要生下天子。
秦末天下大乱,魏豹自立为魏王,薄氏嫁给了魏豹,似乎有了点生天子的可能性。魏豹本来是刘邦的小弟,但后来反叛刘邦,很快就被剿灭,薄氏沦落到汉宫中做织女,在宫里的工坊织布。
薄氏在宫里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姓管,一个姓赵,三人曾经情同手足,互相约定“苟富贵,勿相忘”。可是,管赵二女先后被刘邦临幸做了嫔妃,但这二人不但对薄氏没有丝毫关照,还在背后耻笑她。有一天,这两人说私房话时嘲笑薄氏,被刘邦听见,刘邦起了意气,特意要关照薄氏,于是召薄氏来侍寝,改称薄姬。
这本是薄姬命运中的一个重大机遇,但薄姬在受幸之后立刻犯了一个无可挽回的重大错误。第二天早上,刘邦起床时,薄姬对他说:“臣妾昨晚夜梦苍龙盘腹,不知何兆?”
薄姬以为刘邦会因此而对她青眼有加,不料却给刘邦留下了一个顺杆爬的恶劣印象。刘邦愠怒而去,此后再也没来找过她。没想到薄姬当夜真的受孕,之后生了皇四子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刘邦去世后,吕后全面掌权,刘邦的嫔妃们都遭了殃,唯独薄姬得以平安出宫,随代王刘恒前往封地居住。在吕后看来,薄姬出身卑微,位份低下,从未受宠,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她嫉恨的地方,所以将她放了。薄姬离京之时,或许会感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文帝继位后,薄姬成为薄太后。
儿子成了皇帝,薄太后很高兴,儿子家一门显贵已经是必然了,接下来就希望薄家也能一门显贵。出于这个目的,薄太后亲自主婚,让薄家的一位少女嫁给了她的孙子刘启。但非常遗憾的是,她孙子刘启一点都不喜欢这门亲事,两人成婚二十多年,连话都没说过多少句。
刘启继位为汉景帝,薄家也就有了第二位皇后。
薄皇后仪容端庄,大方贤惠,但和景帝之间的感情非常淡薄。景帝和薄皇后之间没有爱意,见面就心烦,早想废了她,但太皇太后在位,这件事是万万行不得的。既然废不了皇后,景帝就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来抗议,他从不与皇后同房,导致薄皇后没有子嗣。景帝有十四个儿子,出自六位嫔妃,正宫名下并无一儿半女。
薄皇后夫妻不合,且无子女,虽然贵为皇后,走到哪里都被一群宫人簇拥着,但放眼望去,皆是些熟悉的陌生人,宫中纵有万千人,真正对她好的,也只有风烛残年的太皇太后一人而已。太皇太后随时可能去世,薄皇后的地位危如累卵,这一点宫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五宗夫人
薄皇后是王美人的天然对手。这个对手有正宫皇后的名分,本该非常强大,但这个对手既无子又失爱,靠山将崩,羽翼全无,非常虚弱。
不过,宫里并不是只有薄皇后一个对手,那些有儿子的嫔妃都是王美人潜在的威胁。
景帝后宫人数不少,有儿子的嫔妃就有六人,除了王美人之外,还有栗姬、程姬、贾夫人、唐姬以及王美人的亲妹妹王皃姁,司马迁在《史记》里将这五位嫔妃称为“五宗”。
景帝的长子刘荣、次子刘德、三子刘阏于都是栗姬所生,四子刘馀、五子刘非、六子刘端是程姬所生,七子刘彭祖、八子刘胜是贾夫人所生,九子刘发是唐姬所生,十子刘彻是王美人所生,之后的刘越、刘寄、刘乘、刘舜为王皃姁所生。
简单分析一下这个阵容,王美人的上策是先和妹妹结成统一战线。首先,王家姐妹有血缘关系,是宫里面最亲的盟军;其次,妹妹王皃姁的四个儿子都很小,对刘彻并不构成太大威胁;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王皃姁身体很不好,她实际上也无法对王美人构成威胁。后来的情况也是如此,王皃姁在王娡成为皇后之前就去世了。
唐姬、程姬、贾夫人都不是王美人的竞争对手。
唐姬和刘发都是一次意外的产物。有一次景帝喝醉了,半夜去了程姬的寝宫,那天程姬有月事,不能侍寝。大半夜的把喝醉的皇帝赶出去是不可以的,于是程姬让身边的侍女唐儿冒充自己与景帝同房。第二天早上,景帝发现枕边人原来不是程姬,而是侍女唐儿,心里很不高兴。
唐儿和前文提到的薄姬一样,虽然只受幸一次,但却怀孕生了刘发。景帝将唐儿封为嫔妃,但唐姬出身微贱,不受景帝爱重,之后景帝再也没有去找过她。程姬作为此事的主谋,让景帝很是反感,程姬因此失宠。
不过这里插一句后话。唐姬虽然不受看重,但多年之后,唐姬有一位后代非常了不起,那就是东汉光武大帝刘秀。
程姬的两个孩子中,刘非是个人物。七国之乱时,刘非年仅十五,勇武过人,上书请命破敌,之后被任命为将军,屡立战功。七国之乱平定后,刘非被封为江都王。这人有力气,任侠好武,家里门客甚多,是一个有孟尝之风的人。
贾夫人出身卑微,且性情不爱争斗,她也没有被王美人放在眼里。不过贾夫人的后代里也有一个非常出类拔萃的名人,就是三国时蜀汉昭烈皇帝刘备。《三国演义》里,刘备见人就说,“我乃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这个中山靖王就是贾夫人的儿子刘胜。
剔除了唐姬、程姬、贾夫人和王皃姁之后,王美人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栗姬了。
名动京华的栗美人
栗姬的情况与其他嫔妃大不相同,她本是景帝心目中皇后的第一人选。那么,栗姬是何许人也?
栗姬本是青楼女,诗词歌赋精通,琴瑟管箫皆会,能歌善舞,艳冠京城。栗姬就是那个时代的一线大明星,影后级的人物,远非王美人等辈可比。
在当代人观念里,青楼就是妓院,妓院就是青楼,其实不然。青楼和妓院的区别,就像五星级酒店里的总统套房和暗巷里挂着昏暗灯箱的小旅馆那么大。妓院是有钱就能进,而青楼要挑客,不仅要有钱,还要有身份。凭你公子王孙,若想一亲芳泽,都要经过几番比试,既要舍得花钱,还要能写诗作赋,懂琴棋书画,同时还得有那一份闲情逸致软磨硬泡,整个过程就和谈恋爱差不多。
这种青楼文化造就了青楼女子们的独特个性。她们个个貌美如花,生来就被人当贵族小姐养着,举手投足皆受师父调教,自幼年开始就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珍馐美味,听的是丝竹管弦。她们写得出好字,做得了诗词,画得了山水,懂弈棋,会双陆,文才能与名士论高下。但这样的繁华也无法掩盖她们悲伤的命运,即便她们才艺无双,本质上仍然是一件商品。青楼女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命运造就了一个典型的集体性格,她们通常都是心高气傲、牙尖齿利、性格刚烈、宁折不弯的人,往好处说叫爱憎分明,往坏处说叫气度偏狭。历代青楼名媛多得是这样的人物,她们的一生如烟花般绚烂多彩,但也如烟花般稍纵即逝。
青楼文化有很多值得一说之处,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提这么一段,主要是让大家方便了解栗姬的个性。
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栗姬就是他的女神,而他只是栗姬诸多粉丝之一。那个时候的景帝,太子地位并不牢固,他以太子身份追求栗姬是非常冒险的,一旦风头不顺,这事就会成为政敌的把柄,轻则受人非议,重则粉身碎骨,但他明知有风险,却仍然将栗姬带回太子宫,封为孺子,地位如同侧妃,可见两人感情还是相当深厚的。
景帝的长子、次子、三子都是栗姬所生。栗姬子嗣众多,排名靠前,本人又极受景帝宠爱,她的巨大优势不言而喻。
权倾朝野的馆陶长公主
景帝前元二年,太皇太后薄氏病故,薄皇后悲恸不已。太皇太后是薄皇后最大的靠山,只要她活着,薄皇后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但太皇太后实在是太老了。这位老人家见证了秦末烽火,经历了吕后乱政,一手操办了景帝与薄皇后的婚事,却再也没有力气护佑薄皇后这位家族小辈了。
前元四年,景帝立长子刘荣为太子。皇家通例,母以子贵,皇后的冠冕差不多已经落在栗姬的头上,即便景帝不能正式册封栗姬为皇后,将来等刘荣登基了,也必然会给她一个皇太后的名分。栗姬似乎已经胜券在握,但是,人们常常在大优势之下出昏招,这一次栗姬也是如此。
栗姬母子的崛起被很多人看在眼里,大家都知道栗姬母子很快就会成为炙手可热的政治新星,上门依附的人络绎不绝,馆陶长公主刘嫖就是其中之一。
窦太后有一女二子,即馆陶长公主刘嫖、汉景帝刘启、梁王刘武。汉景帝时期,梁国是最大的诸侯国,为诸王之首,长公主是景帝和梁王的姐姐,权势还在梁王之上。刘嫖与景帝关系特别好,深得信任,手握京畿兵马重权,执掌禁军,可谓权倾朝野。
刘嫖也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女子。她身份尊贵,仪同诸侯,除了皇太后,天下女子没有谁能被她放在眼里,即便是薄皇后,在她眼中也不过如此。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现在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来请求栗姬的帮助了。
刘嫖的丈夫是堂邑侯陈午。陈午是祖荫的侯爵,祖上是堂邑侯陈婴。陈婴这个人能力不强,在刘邦时代分封的列侯中倒数第二,封邑六百户,是一个极小的侯爵。陈午比陈婴强很多,他做过楚国的丞相,把堂邑侯封邑扩张到一千八百户,但即便如此,他位居列侯中第八十六位,排名相当靠后。由此看来,汉文帝是不太喜欢刘嫖的。汉文帝只有两个女儿,刘嫖嫁给一个不入流的小侯爵,而另外一个女儿却嫁给了绛侯周勃的嫡子周胜之,周家是万户侯。
刘嫖想将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将来成为皇后,让陈氏一门从一个末流侯爵一跃而成皇后族人。
刘嫖以为凭自己的身份,只要开口,栗姬不可能不给她面子的,结果栗姬做事就是这么出人意料,她直接就把长公主的面子踩到地上去了。她不但严词拒绝,而且还讥讽刘嫖有攀龙附凤之心,这一下顿时让刘嫖勃然大怒。
栗姬虽然得景帝的欢心,但她是孤女,娘家无人,并无任何政治外援,那么她又为什么要惹怒这位权倾朝野的长公主呢?无他,唯妒心耳。
长公主以为自己从未和栗姬有过直接的利益往来,谈不上有什么矛盾,但这是她一厢情愿的想法,在栗姬看来,长公主简直和她仇深似海,不共戴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长公主与景帝关系好,曾在宫外物色美女,进献给景帝以充后宫。这在刘嫖看来,根本不算个事儿,但对栗姬看来,这简直是致命威胁。栗姬既无显赫的娘家,也无胜任宫斗的权谋,唯一的本钱就是美色。岁月穿梭,美人迟暮,栗姬的危机感一天比一天重,而长公主居然还时不时进献美人入宫,简直是火上浇油。
栗姬早已视长公主为仇家,不知道有多少个漫漫长夜是诅咒着长公主的名字入睡的,这一切刘嫖完全不知情。现在栗姬的儿子刘荣成了太子,人人都说栗姬不日即将进封皇后,连长公主都来请求栗姬的关照了。栗姬忍不住在心里冷笑一声道:“刘嫖,你也有求到我的时候?我就是不让你如意,我就是要把你的面子踩在脚下慢慢碾碎!”
刘嫖觉得自己屈尊降贵来恳请栗姬帮忙,栗姬应该兴高采烈地一口答应才是,结果被一番尖刻的唇枪利剑给骂了回去,刘嫖这一生什么时候受过这个气?这个心理落差太大了!
刘嫖离开宫廷的时候暗暗冷笑:“贱人,太子未必能登基,你也未必就能做得了皇后!咱们走着瞧!”
福至心灵的胶东王
长公主被栗姬羞辱的事情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传遍了宫廷。这不仅仅是因为宫里的地下情报网发达,同时也是因为栗姬有意传播这条新闻。她把这件事当作准皇后的立威之举,试看此后这宫里谁还敢跟她母子争锋?但这纯粹是她一厢情愿的想法。
消息传到王娡的耳中,王娡立刻就做了一个决断,带着年幼的胶东王刘彻去找长公主。王美人继承了母亲臧儿的优良血统,非常能说会道,给刚刚遭遇重大打击的长公主带来了心理安慰,两人立刻从泛泛之交成了闺蜜。
王美人在详细了解了刘嫖的心事之后,提出了一个建议:“我儿子和你家阿娇挺投缘的,你看我们做亲家如何?”刘彻虽然不是太子,但已经受封胶东王,陈阿娇做了王妃,难道不也是提高了陈氏的门第吗?更何况,刘荣尚未登基,刘彻仍有成为太子的希望。
长公主没有正面回答,一边在心里盘算着,一边将刘彻抱在怀里问道:“你长大了要娶妻吗?”刘彻点头答应道:“当然要娶的呀!”长公主指着殿中侍立的一众侍女,让刘彻一一看过,结果这孩子都说不好,长公主遂指着陈阿娇说:“你觉得阿娇好不好?”刘彻拍手大笑:“若得阿娇,愿为金屋贮之!”
长公主听了这句话,便表态愿意与王美人结为政治同盟。当时,胶东王刘彻年仅四岁。
王娡担心这桩政治婚姻还不够牢靠,又与长公主约定,将刘彻的姐姐隆虑公主嫁给长公主的长子陈蟜。
栗姬的末日
在羞辱了刘嫖之后,栗姬心中的怒火并未平息。
栗姬已经有了三个儿子,长子刘荣被立为太子,她的皇后名分是迟早的事,在宫里的其他人看来,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是她就是不高兴。
她心中满怀怨恨,既恨那个占据中宫的木偶一样的薄皇后,也恨那些往日里对她并不看重而现在却前来趋炎附势的投机者,既恨青春已逝的自己,也恨那个喜新厌旧的皇帝,她恨那个不知轻重攀龙附凤的刘嫖,也恨那些年轻的嫔妃。她看谁都不顺眼,见到石头都恨不得踢三脚,常常在宫里说其他嫔妃的坏话。
有人会觉得,在背后议论别人是很平常的小事情,我想栗姬也是这么想的,但是这种事在宫里可大可小。古代儒家对《婚姻法》里的“离婚”这一条款有一个规定,叫“七出三不去”,背后长舌,议论人物,有挑拨是非之嫌,已在七出之列。不过景帝的时代,并非儒家大一统时代,所以这事情虽然不是好事,但毕竟是小事,被抓住了无非就是批评教育一下,又能如何?
可惜宫斗里是没有小事的,栗姬就输在这些小事上。
王娡告诉刘嫖:“栗姬常在宫里说你我的坏话。”刘嫖将此事转告景帝,景帝以为只是妇道人家一时口角,一笑置之,但刘嫖立刻补了一句:“栗姬命宫女‘祝唾其背’!”这一下景帝也紧张了。
“祝唾其背”就是等别人转身之后,在后面悄悄吐唾沫,心里暗暗祈祷那人倒霉,类似于“画个圈圈诅咒你”。这种事在当代不值一提,但在当时,“祝唾其背”这个细节让栗姬的行为顿时发生了重大的性质转变。两汉时期的中国人特别迷信,“祝唾其背”属于诅咒术的一种,巫蛊魇镇在宫里是死罪,形同谋逆。
“你竟敢在宫中行巫蛊魇镇之术!”景帝亲自去告诫栗姬,不要违反宫禁,结果栗姬不但没有主动谢罪辩解,反而是不依不饶地要景帝拿出证据来。景帝没有证据,栗姬要求原告反坐。景帝当时在政治上受到母亲和弟弟的巨大压力,非常需要长公主的帮助,尽管刘嫖的举报查无实据,但他也不可能为了栗姬得罪刘嫖,何况在他看来,这只是家庭内部矛盾,本来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栗姬的刚强让景帝心生厌憎,他也许在心里问过自己:“这种不识大体的女人,配做母仪天下的皇后吗?”
巫蛊风波尚未平息,景帝偶感风寒,生病了。王娡刘嫖等人频频暗示,认为这场病是栗姬诅咒的结果,但景帝不信。景帝在病中想起了很多往事,在心里已经宽恕了栗姬的无礼,她毕竟是太子的母亲,这点小事就算了吧。
景帝召来栗姬,在病榻前和栗姬聊了很多事,末了又说:“等我百年之后,希望你善待其他的嫔妃,也善待她们的孩子。”这番话有托孤的意思,实际上是明确了栗姬的皇后身份,景帝以为栗姬一定会答应他的,但没想到栗姬怒火爆发,不但不答应,还语多威胁,拂袖而去,让景帝非常难过。
景帝和长公主谈到这事,刘嫖一言不发,景帝问她在想什么,刘嫖说:“唯忆吕后旧事。”吕后荼毒刘姓诸王,意图以吕代刘,这件事是汉室宫廷最禁忌的话题,长公主的这句话让景帝醍醐灌顶,终于决意废除太子刘荣。景帝对长公主说:“像栗姬这样的祸根绝对不能留,汉家再也不能重蹈吕后之乱的覆辙!”
前元六年九月,薄皇后被废。薄皇后与景帝虽然做了二十多年的夫妻,但两人之间毫无感情,自从太皇太后去世以来,景帝几乎都没去见过她,这一次又将她正式废去。
栗姬以为新任皇后必定是自己无疑,她耐心等了四个月,仍然毫无消息。栗姬想去打听,但她既无娘家人,又与朝臣素无来往,这件事倒不好开口。就在她等待不耐烦的时候,王美人却帮了她这个忙。
王娡和刘嫖商议,认为这正是置栗姬于死地的大好时机,就暗地散播消息说:“皇帝早已想立栗姬为皇后,只是希望这件事由大臣们提出来。”朝中的一些政治投机者误以为这回抓住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就上书给景帝称“皇后之位不宜久虚”、“自古母以子贵,今太子母号宜为皇后。”景帝大怒,痛斥上书的大行令:“这是你一个臣子该说的话吗?”景帝骂完还不解气,下旨将大行令处死,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囚禁栗姬于冷宫。
栗姬皇后梦碎,很快就在冷宫里忧愤而亡。
人间四月天
前元六年九月,薄皇后被废。
前元七年正月,大行令被诛杀,太子刘荣被废,栗姬被打入冷宫。
前元七年四月,在馆陶长公主刘嫖的运作下,王娡被景帝册封为皇后,那个梦日而生的胶东王刘彻成为太子,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成为太子妃。
又值人间四月天,几家欢喜几家愁……